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受高度好评

发布时间:2024-08-30 点击:48
近日,由张家港市综治委、纪委、组织部、人社局、监察局组成的督查组对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进行了督查,期间督查组对交通运输局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多年来交通运输部门水上各单位联合开展的“创新监管服务机制,维护水上交通秩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创新项目通过整合海事、航道、船闸单位的执法资源,实现了水上行业管理中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近年来,面对辖区航道等级低,通航能力弱以及行业管理分散、监管职能交叉的实际,辖区海事、航道、船闸等部门克服单位人员编制不足、经费保障方面受限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服务效能,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创新并固化一套较为科学的联合创新模式。
一是创新监管模式,营造管理合力。在现场管理中,水上执法单位间积极倡导“水上问题一把抓,遇到问题再分家”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密切协作关系,建立高效的联合协作机制,尤其在通江口门管理、大吨位船舶控制,规费征稽,违章查处,码头规划设计等方面实行合署办公和联合管理,有效节约了办公成本,提高了行政效能。
二是创新执法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各水上执法单位进一步畅通执法单位间的信息渠道,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协作助查。一方面,单位间建立重大执法保障制度,对不同时期不同实际,集中人员、技术和装备力量,集中治理一些水上热点难点问题。特别对于一些联合整治活动,单位间充分凝聚水上监管的合力,统一口径、统一时间、统一步调,实现同频共治。另一方面,单位间积极推行案件移送工作,通过该制度的推行,避免了执法单位间信息沟通不畅和协作配合不规范等问题,有效增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效果,避免了重复执法现象发生。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窗口形象。近年来,在市交通运输局“铺路石”品牌的引领下,下属各水上单位联合实施“绿色港航,安全走廊”品牌创建,并依托此平台,大力提升行业窗口形象。一方面全力推行窗口前移模式。在全市辖区设立13个船舶签证网点,这些服务网点均设于企业内部或船舶流动密集区,通过靠前服务,筑起了执法部门与企业的纽带。另一方面,辖区内大力推行“白+黑”服务、“午间绿色通道”、“上门签证”等人性化服务,有效满足了企业、船户及其它相关服务对象夜间水上物流需求。就今年1-7月份,辖区就实施夜间船舶签证达5000余起。
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自2010年推行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以来,辖区内未发生重大水上交通事故,事故数量、死亡人数、沉船艘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辖区未发生12小时以上航道堵塞事件,425公里通航水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通航环境,辖区水域基本消除了管理死角和管理盲点。


高新区“四改三”工程之苏钢桥B接线完工通车
苏西线航道整治三期胥口、木渎段护岸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苏州相城内外兼修创建公路服务品牌显成效
苏嘉杭公司采取多项举措打击偷逃通行费不法行为
省交通运输厅来苏州调研苏锡常通信用交通工作
太仓港三项措施服务港航企业
昆山交通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活动
吴江市地方海事处喜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