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水上搜救成功率连续5年保持100%

发布时间:2025-10-04 点击:11
2008年,市海事部门共组织、协调太湖水上搜救81次,救助遇险船舶69艘、遇险船员154人,无人员伤亡,湖区搜救成功率连续5年保持100%。
太湖湖区气候多变,是我市乃至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水域,由于太湖水域辽阔、口门众多,仅靠一家海事部门实施水上搜救难度很大。从2004年10月起,环太湖苏州、吴江、无锡、宜兴、湖州、长兴六地海事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实现了有效预警和联合搜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船舶险情明显减少。密切监视天气变化,一旦收到7级以上大风预报,环湖海事部门联合发布预警信息,加强重点水域巡航力度;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果断实施封湖措施,及时将航行中的船舶引入避风港,船舶险情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环太湖海事部门实施联动封航38次,累计封航时间1032小时,拦截冒险入湖船舶近6000艘。
二是经济损失大幅下降。规定重载船舶入湖前必须采取封舱措施,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搜救模式,从根本上维护了船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03年救助遇险船舶为249艘,2005年降至129艘,2008年缩减为69艘;2005—2008年四年间累计有12次强冷空气南下,太湖险情实现了零报告。
三是搜救效率不断提高。浙江湖州、长兴等地海事部门除了岸线外并不负责监管湖区水上安全,经常出现险情距浙江很近而由苏州海事人员长途跋涉前往救助的事例。实施联动机制以后,环太湖海事部门实现了资源共享、确定了属地救助与就近救助相结合的原则:2007年“韦帕”正面袭击苏州时,苏州大通公司50名施工人员被困3号避风港,苏州和湖州海事部门密切配合、派出5艘海巡艇、顶着11级强风、经过3个多小时搜救,将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转移至湖州上岸。


我国第一个县域口岸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
苏州市客管处认真做好“十一”黄金周期间公共交通运输组织安排
张家港发挥“千里眼”作用,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制度落到实处
相城区航标改建工程顺利完工
昆山市推出2008年春运便民服务新举措
张家港市年底村组道路全面实现“灰黑化”
昆山公路处全面强化公路安全生产监管
吴中区交运局五项措施圆满完成2019年春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