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苏州市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第53届世乒赛的顺利召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共建美丽新苏州、同享美好新生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的统一部署,自2014年11月开始,市运政部门积极联合公安、市容市政、工商、旅游等相关部门,在市区范围持续开展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相关违法行为,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
截至5月4日,市区(含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共开展非法营运联合执法行动43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执勤人员8400余人次、执法车2500多辆次;查获各类运输违法案件3200余起,其中“黑车”592辆次、“黑大巴”21辆次、危险品运输车27辆次、违规经营大客车971辆次、三小车1811辆次(含电动车233辆次、残疾车8辆次);整治非法票务点或组客点38个,查处拉客“黄牛”563人次(其中6人被行政拘留)。
与整治前相比,市区各车站、旅游景点、商贸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收费站等窗口地区的非法营运现象被有力遏制,突出表现在窗口地区非法营运汽车和“三小车”明显减少,疑似“黑车”聚集点、拉客“黄牛”被基本清除,车站周边地区非法票务点被基本取缔,“黑车”经营团伙基本消失,市区整体道路运输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下一步,将根据《苏州市区非法营运专项整治长效管理实施方案》,以“不松劲”的强力度和“组合拳”的硬措施,有力巩固和扩大迎接世乒赛以来的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并逐步实现非法营运专项整治由集中联合整治向长效综合治理方式的转变。
一是保持联合执法力度。保留非法营运专项整治组织领导工作框架,继续组织各相关部门在城市窗口地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每月编排一次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确保每周在车站地区、旅游景点、商贸区等重点区域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执法行动。各成员单位根据计划安排,认真组织或积极参与联合执法行动,确保每次行动人员到位,并按照职责分工的要求,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及时移交相关案件,有效处置各类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积极开展“苏州市区道路运输违法行为电子监管系统”(“鹰眼”系统)研发工作,待系统建成后,实现对进入苏州市区的重点嫌疑车辆的适时监控和卡口报警,通过轨迹、数据分析实施精确打击,构建覆盖苏州城区的运输车辆“电子围栏”和“防火墙”。同时,建立健全非法营运相关基础数据库,并积极向上建议市政府信用管理部门将非法营运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考核范畴,加快推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强化市场经营主体守法重信意识和理念,有力规范运输经营行为,改善综合道路运输环境。
三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车站、商贸区、旅游景点等地区,通过长期悬挂横幅、连续广播、散发传单和张贴布告等形式,揭露“黑车”的社会危害,发动群众拒绝“黑车”、抵制“黑车”;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积极邀请新闻记者深入执法一线,现场报道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工作情况,不断加深人民群众对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工作的了解和认同;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发动并依靠社会力量治理“黑车”,提高执法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昆山市运管处征询社会各界意见谋划明年工作新发展我国第一条穿湖双层叠加隧道将于6月底通车吴江汾湖加速改造农村公路太仓公安、交通联合开展打黑车“春雷”行动成效显著苏州汽车北站通宵开放迎接节后返程民工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为轨道交通首批五星级“五型”班组授牌我省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通行费免收政策实施方案出台苏州交通部门三项措施服务民生凸显转型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