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昆山市交通局继续围绕“工程建设出精品”目标,全面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全年交通工程投资规模达28.2亿元,建设规模和当年完成投资额均为历年之最,工程质监任务十分繁重。
一是质量监督从严从深。2009年质监任务繁重,不仅量大,且难度较往年更大。工程建设任务的急剧增多、企业资源及施工能力的局限,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均给质监工作带来挑战和考验。一年来,昆山市交通局工程质监部门克服人手紧张、任务艰巨的矛盾,以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对项目部组建、工地试验室运转、施工组织方案等质量保证行为进行督查,同时紧抓每项工程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加大技术方案审核、施工工艺审查及实体质量检测,全力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优良。全年共检测178日次,其中发现不合格26项次,责令返工处理15项次;出具质监报告70份,下发质监通报8份。通过大量的质量中间检测和分项工程验收,以及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督查情况来看,2009年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已交工的城北大道(周市段)、嘉陵江路、同周公路工程质量优良。
二是安全监管从治标迈向治本。针对交通项目不断涉及老路拓宽改造、大型桥梁高空作业、下穿隧道深基坑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2009年通过落实安全监管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并且首次实施了关于安全生产措施费规定,全面启用苏州市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制度,初步建立了交通工程安全监管防护体系。专项安全生产费用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全年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施工单位从被动应付逐渐向主动管理转变,施工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元丰路大桥项目部为了加强内部管理,首次采用视频数字监控;项目部和施工队不断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安全防护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努力营造施工安全氛围。另一方面交通质监部门通过日常安全巡查、专项安全督查、审核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等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两项达标和五项制度”。
三是行业管理与服务齐头并进。继续从参建队伍入手,强化队伍管理,从招投标程序开始选择优秀的参建队伍入场。为了防止投标人围标、串标现象,在东城大道重点项目招标中要求法人代表亲自到场,有效减少企业资质挂靠现象,严把工程质量安全源头关。对监理单位实行人员入场考试制度,先后举行了5次入场考试,清退不合格人员3名。紧紧依靠履约考核制度,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考核管理,在2009年的履约考核中,加大处罚力度,在前三季度考核中共有5家单位季度信用等级被评为“中”,并作通报批评处理,对人员变更进行了处罚,有力促进了各参建队伍履约能力的提高。
在行业服务方面,不断拓宽质监服务,对施工、监理单位存在的不足提供技术支持。针对今年水稳碎石以及下穿隧道pcmw工法新工艺的实施,先后邀请了河海大学、同济大学、省科研院的专家教授进行施工技术专题讲座;针对部分施工队伍存在电力违规施工的现象,邀请电力专家举行了一次电力安全施工知识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人员到无锡参观学习连续箱梁施工;到常熟、吴江参观学习下穿隧道的施工。通过形式多式的技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参建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在苏州市“姑苏杯”优质工程评活动中,苏浏线三里大桥、城北大道晨曦大桥、萧林路张家港大桥3个项目获奖,位居苏州地区交通工程获奖数量之首。其中,苏浏线三里大桥作为苏州地区唯一一个入选2009年“扬子杯”的项目,目前已通过初步评审,现场专家评审等环节,有望获奖。
首届长三角一体化水上搜救技能比武大赛举行张家港市地方海事处积极做好高温水上安全监管张家港市打造“五位一体”绿色循环低碳公共交通出行体系苏沪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命名为淀山湖主线站苏州普通公路收费站联合治超系统建设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指挥中心按期完成苏州12328交通运输服务 监督热线2022年度满意度测评工作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全市交通项目规划空间指标对接会“科技兴公交”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