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向旅游、生态产业转型,不断提升太湖水质,促进沿路沿线村民的经济和生态利益提升,苏浙两省于3月26日联合打造国内首个跨省联合打造的区域风景路——环太湖风景路。项目涉及苏浙两省沿湖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宜兴,湖州、长兴等7市县。全路以临湖线为核心,全长317.5公里,其中苏州市全段长190.2公里,占全路段的五分之三,整个环湖路计划在2年内建成贯通。为确保环太湖风景路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苏州市在推进过程中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顺势打造五大特色景观带。此次环湖路将以太湖沿线山水风光为依托,连接太湖周边金庭、木渎、同里等风景区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形成一个互通互连的整体。建设过程中,苏州市将依据地方特色,着重打造渔林特色、滨湖都市、乡村田园、滨湖度假、山水风光等五大特色景观带。
二是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苏州市将根据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生态、乡土风情及历史文化,推出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打造亮点品牌。苏州的驿馆、驿站、驿亭的建筑风格将以苏州的青砖黛瓦为主,与无锡和宜兴等地的木头、竹子的特色区分开来。
三是体现太湖地区生态保护特色。着重落实做好“一加强二减少三禁止”工作:加强沿线湖道河道的生态驳岸、滨水湿地修复工作和滨水绿化建设,恢复水体的自然生态调控功能;减少大草坪和模纹饰块等建设、养护成本高的种植方式;减少大树移栽,避免移栽名木、古树;禁止从事与资源保护和旅游服务无关的任何建设活动;禁止风景路沿线的开山采石;禁止各类单位占用湖岸地带,控制宽度由各市县确定,现状已占用的单位有条件的应限期迁出,无条件的必须留出公共岸线资源。此外,还注重预留生物迁徙通道。
四是提升沿路沿线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环太湖沿岸1公里范围内,包含了 “核雕村”、“玉雕村”等特色产业型村落。苏州市将从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道路规划建设相关路网,加强城镇、特色村庄、独立景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成网成片的特色产业群。
国家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及相关省领导、专家来张家港市调研I/M制度试点工作绕城公司修订出台《信访工作管理办法》提升接访工作效能绕城公司全面启动春运工作太仓港远太国际城一期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评审苏州市运管处上半年法制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吴江区运管处联合区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开展3.15宣传咨询活动苏州市海事部门开展第三季度执法文书会审会议虞山船闸提前80天完成全年过闸费征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