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全市地方海事船检在市交通运输局和省地方海事局的正确领导下,发挥专业优势、忠实履行职责,有力维护了一方水域畅通有序、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苏州地方海事船检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了七大拓展。
(一)本着“硬件不足,软件补”的理念,创造性地实施了船舶报港、巡航监管、码头协管等多项举措,成功破解了京杭运河苏州段的堵航之困,探索出一条符合辖区水情的安全保畅之路;通过开展船舶防碰撞防泄漏、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农用自备船等一系列整治活动,加强了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和重点部位的全面监控,出色完成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和保障奥运、世博安全等各项重任。
(二)着眼人命救助天职,建成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和太湖搜救基地,成为连接市、区、所三级的信息化指挥中枢;通过健全环太湖联动预警协作机制、建设全覆盖的预案体系以及打造高性能搜救艇、开展针对性演练,内河交通安全救助及事故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少损失、不死人”的目标,水上搜救成功率常年保持在100%,苏州水上搜救模式和管理经验在全省得到大力推广。
(三)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完成太湖流域13座船舶垃圾站和7个废油水回收站的建设,加强了船舶垃圾和油废水送交管理,引导船民养成正确的防污习惯,完成危险品船舶gps定位系统安装任务,建立海事防污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杜绝了船舶污染水体事件的发生。
(四)投身服务发展大局,规范船检质量体系建设,加强对船厂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不断优化船舶工业发展环境;建成船员电子考场、成立水上服务中心,开展全市船员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推动船员队伍的良性发展;主动介入水工作业现场监管,确保了京沪高铁等重点工程的顺利施工,保障了苏州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涉水活动的安全举行。
(五)突出科技实战应用、狠抓基层技防建设,累计投入资金约1.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推广运用各项业务管理系统;覆盖太湖、京杭运河、长湖申线主要航道的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海事船检工作长远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六)积极推动地方立法进程,出台了具有苏州特色的《苏州市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苏州市古城河水上交通管制安全监督办法》、《苏州市旅游船艇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等多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清理并规范海事行政许可,统一推行了政务公开,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为水上综合执法权的行使做好了充分准备。
(七)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了人才引进、竞聘上岗和文化素质达标工程等举措,部署开展了“规范化管理年”和“学、树、创”一系列活动,适时推出一大批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实际举措,涌现出一大批执法为民、忠诚奉献的先进典型。市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海事系统文明达标单位”、“省交通厅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和“苏州市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各市处100%达到市级“文明单位”,太湖海事所也再次被部海事局授予“文明执法示范窗口标兵”称号。
苏州市局召开会议部署工程建设领域安全工作加快打通断头路 强胜路对接312国道工程建设进度过半太仓扎实推进农村地区“平安放心路”创建苏州首个轮机管理员实训站在苏州城区地方海事处正式投用昆山公路全力整治赛跑沿线环境助跑“昆马”昆山四旅游重镇开通区域出租车苏州南站项目建设迎春“加速跑”张家港市东沙物流园码头工程初步设计通过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