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交通运输局结合公交行业发展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公交行业管理创新性工作方面作了探索和尝试。
一、规范线路行政许可程序。在公交线路新辟调整管理中,严把行政许可事前、事中、事后关,提高行政许可质量。尤其是在线路新辟、调整实施半年至1年后,对行政许可结果实施回头看,总结线路新辟、调整的成果,适时优化完善公交运营组织方案,提高公交线路的运营效率。
二、建立道路施工报备机制。每年因道路施工,公交线路临时调整达200余条次。由于道路施工不需要交通部门审批,公交企业掌握信息经常滞后,给公交运营组织造成了不便。今年,交通运输局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了施工单位前期申报,经交通运输局处审核同意备案后,交警部门方才予以批准施工的机制。
三、精细管理公交线路。编制了公交线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公交线路每天客流上报,公交违章实时查询,96196公交投诉处理实时同步、公交客流时间空间的动态分析,公交线路运营数据上报分析等功能。
四、开展前瞻性研究。承担了《苏州市区公共交通发展年度报告》等10个项目课题。全面参与公交相关规划、研究报告、规范的编制工作,为交通运输局培养、锻炼了一批专业人才。
五、尝试公交多样化服务。按照细分公交出行需求,提高公交线路运营效率的原则,在公交多样化服务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初步构建了公交夜线网络;试点开行了微型公交线路;应对常规公交与轨道的衔接,开行了晚间接驳短线;优化运营组织,实行了教育园、校区高峰线、区间线,对合理利用公交资源进行了尝试。
六、厘清驾乘纠纷责任。建立了由公交企业、管理部门和乘客委员会共同组成公交服务质量投诉申述审核机制。通过车载视频监控,还原驾乘纠纷现场,厘清驾乘纠纷责任,对有责投诉当事驾驶员进行责任追究的同时,约有30-40%的市民投诉被判为无责或无效甚至是恶意投诉,有效维护了公交驾驶员的正当权益。下一步,将利用积累的大量视频监控资料,分门别类的建立公交服务质量案例分析集,作为规范服务行为的教材。
七、占领舆论宣传新阵地。充分发挥乘客委员会微博,主动宣传公交行业新人新事新风尚,与交广台,苏州发布等主要新闻媒体的微博形成良性互动。全年共发布微博信息5000余篇,微博粉丝超过1.7万,平均每条微博曝光量达6万次/条,接近苏州日报9万份的发行量。
八、开展走企访校进社区活动。借助公交乘客委员会平台,开展走企访校进社区活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共召开座谈会16次,与200余名市民代表进行了座谈。
九、主动应对网络监督。针对寒山闻钟中反应强烈的问题,逐一核查,分类、专题研究,梳理出四大公交民生焦点问题:一是市区与吴江公交的对接;二是招商小石城邵昂路板块居民出行难;三是青剑湖地区公交出行难;四是金阊新城居民公交出行难等问题。目前前三项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
十、完善线路档案管理。进一步完善科室档案管理机制,规范布置了科室档案室。2008年以来的新辟、调整行政许可纸质材料做到一线一档。对以前缺失的线路档案信息将进行集中收集整理,拾遗补缺,计划用2-3年时间建成相对完整的公交线路资料档案库。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督查2018年苏州水运重点工程建设苏嘉杭公司组织赴外省市学习高速公路管理经验苏州市航道全面运用3G无线巡航系统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集中整治金阊区重点区域“黑车”省航道局行业纠风督查组赴张家港船闸检查工作绕城公司积极协调完成尹山斜拉桥吴江段高堆土清理处置工作苏州市高指采取措施加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质量控制太仓港件杂货吞吐能力增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