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创新推动“农村公路+”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9-29 点击:41
太湖新城全力打造“农村公路+休闲旅游”模式
在全面改造太湖防洪大提上的碎石路面的基础上,把周边各种生态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条以路引景、为景串线、景观丰富、配套充分的环东太湖旅游观光现代化农村公路。今年以来,太湖新城全力推进农村公路沿线洁化、绿化、美化,促进农村公路与沿线生态环境自然和谐。
吴江太湖新城,坐拥百里太湖岸线,核心区绿化率达60%。今年以来,吴江太湖新城结合区域优势、农业农村特色,推进“农村公路+休闲旅游”模式,将绿化和环境整治延伸至农村公路,积极打造具有江南水乡、四韵和融特色的现代化农村公路,打响“东太湖”品牌,改造一新的环太湖大堤路,北起230省道东太湖大桥,南至太湖军运港桥,全长8公里。该路原先是一条专用公路,是太湖的防洪大堤,碎石路面,全宽仅4米。近年来,随着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及东太湖百里风光带的初步成型,吴江太湖新城利用该线路的走向加以全面改造,把原路打造成宽8米的双车道沥青路,并把沿线温泉养生、游艇休闲、湖鲜美食、黄金沙滩、主题乐园等各种生态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环东太湖旅游观光的现代化农村公路。
如今的环太湖大堤路,就像一条线把太湖沿岸的一道道风景串联起来,让游人体验了太湖之滨的水韵之美。游客可以驾车沿着环太湖大堤行驶,一路上欣赏烟波浩渺的太湖美景;也可以停车到太湖边上嘻戏,和清澈的太湖水亲密接触;还可以在游船码头租个游艇,在太湖里自由游玩;晚上更可以吹着太湖里阵阵凉风,在美丽的太湖夜景中欣赏曼妙动感的音乐喷泉,为人们在夜间增添一份美轮美奂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平望探索农路+“特色乡村旅游”“古村落保护开发”建设模式
挖掘溪港古村落特色,并融入古韵和水韵元素,推进周边生态自然和谐,让农村公路在提升群众出行品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带动2500年的溪港古村落焕发新的光彩。吴江区平望镇计划对溪港公路溪港村段进行大修改造,积极打造具有江南水乡、四韵和融特色的现代化农村公路。
平望镇溪港公路南起平横线,北至溪港村,全长8.2公里,沿线有农贸市场、商铺、小学以及众多企业,是连接溪港村、上横村到镇区的重要通道。该路于十多年前修建,因路基狭窄,路面坑洼不平,加之车流量大,群众出行非常不便。
2015年,平望镇对溪港公路上横村段进行了大修改造,路面宽度由原来的4.5米拓宽至7米,同时完善标志标线、整理路肩边坡,补植绿化灌木,并在沿河路段加装了安全护栏,有力地提升了通行环境和行车舒适度。
平望镇溪港是一个拥有25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村落,现有东林桥、刘猛将军庙两处吴江区级文物单位。2008年,溪港被列为苏州市历史文化名村。
今年下半年,平望镇将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结合农村公路+“特色乡村旅游”“古村落保护开发”模式,计划对溪港公路溪港村段进行大修改造,通过充分挖掘溪港古村落特色,融入古韵和水韵元素,在沿线设置具有古村落和莺湖文化特色的标志标牌。同时,加强绿化与环境整治,推进周边生态自然和谐,让农村公路在提升群众出行品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推动2500年的溪港古村落焕发新的光彩。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探索“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更好地抓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将平望镇的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融入水韵文韵丝韵 增强道路文化内涵 “擦亮”开弦弓村的窗口
吴江七都开弦弓村,因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中的学名“江村”而名扬天下。江村公路是开弦弓村的门户和窗口,也是该村连接外面的主要通道。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吴江区七都镇选取了开弦弓村作为“四好农村路”示范村,并结合“水韵”“文韵”“丝韵”,着力打造“农村公路+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品牌。
开弦弓村地处太湖东南岸,吴江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靠沪苏浙高速公路,东跨苏震桃一级公路,庙震公路贯穿其中。江村公路起点江村,终点庙震桃公路,沥青路面,宽度7米,全长1844米,南面连接g50高速公路,东面连接s258省道,西面连接庙震桃公路。由于路基相对较差,大型车辆过往频繁,导致路面病害突出,路面网裂、纵横向裂缝、坑槽、深陷病害较多,给群众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随着七都“四好农路”工作的展开和推进,七都交管所对江村公路路面进行路面改造设计,并在全线老沥青路面病害修复的基础上,整体罩面4厘米的细粒式沥青砼,对道路划设标志标线。同时,结合七都濒太湖的区位优势和开弦弓村的人文优势和蚕桑文化,以“水韵”“文韵”“丝韵”为抓手,在道路的路域环境中,融入浩渺太湖的水文化、农耕文化和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增强道路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擦亮” 开弦弓村的门户和窗口。
接下来还将对开弦弓东路(环村路)路面进行黑色化处理及对路域环境进行整治,将绿化和环境整治延伸至农村公路,延伸至村里的特色景观,真正做到路宅路田分家,整体提升开弦弓村道路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使道路融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丝韵水韵古韵扮靓谢家路 震泽众安桥让百姓出行更安全便捷
路的沿线,蚕桑园讲述着“丝韵震泽”的故事;长漾湿地展现着“水韵震泽”的韵味;千年古镇,彰显着“古韵震泽”的文化价值。来自吴江公路处的消息,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吴江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于今年底前改造完成后,面貌将焕然一新,并有力推动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
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从庙震线至318国道,总长约5.7公里。这条路,原本只是宽4米的乡村道路,由于以前的农村公路建设由各村自己完成,建设规模小、标准低,公路等级低,安保、绿化配套相对落后,路田不分、路宅不分、路企不分情况突出。
根据方案,改造后的谢家路宽度将达7.25米,车行道5.5米,非机动道1.75米,局部利用原路改建到6米,项目总投资约2800万元。目前,正处于施工阶段,预计年前可完成建设。同时,沿线道路绿化也在计划建设中,道路沿线涉及到多个自然村,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相关区域百姓的出行条件。据了解,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周边围绕长漾湿地,有齐心、众安桥、金星、勤幸、三扇5个行政村。为此,震泽镇围绕湿地公园建设方案,将“四好农路”新政策优先运用到湿地区域,并结合“丝韵、水韵、古韵”的地方特色,围绕沿线的“丝韵”蚕桑园、“水韵”长漾湿地、“古韵”震泽古镇,精心打造“四韵和融”的“四好农村路”新品牌。震泽镇农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创新管理机制,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把震泽镇的农村公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让百姓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省航道局董志海局长调研苏州航道工作
交通部门积极克服一季度雨水偏多影响全力推进水运工程建设
昆山市运管处推出宣贯《出租车管理办法》系列活动
绕城高速1500余块标志标牌将更新换代
超强台风“灿鸿”过境苏州太湖水域零险情
郑丙华副局长赴市客管处开展安全监管工作督查
苏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周伟强视察交通窗口
苏州市航道系统研讨泥浆排放管控措施进一步维护航产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