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苏州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周国忠等31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议案,议案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把我市公交打造成国内一流公交的发展目标。为跟踪调研“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代表议案实施情况,8月13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杨升华副主任率市人大环资城建工委及部分委员,冒着高温酷暑,实地察看了公交第五保养场、公交电子站牌及新购置的低踏板无障碍公交车、油电混合动力环保节能车,并听取了市交通运输、财政、公安、规划及环保局关于“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实施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公交三年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促进公交优先的一系列工作。(一)场站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瓶颈有效缓解。已建成投用公交莲花保养场、公交第五保养场、金山路公交保养场3个停保场,年内建设成并投用沪宁城铁园区、新区2个公交枢纽,年内开工建设汽车南站枢纽站、4个公交首末站,更新55座公交候车亭。截至2010年6月底,市区停保场达到13个,面积为49.9万平方米,每标台公交车拥有停车保养用地130.9平方米,比2008年底提高了36%。(二)加大公交车辆投入,提升现代城市形象。一是顺利推进公交车新购计划。截至6月底,已完成新购公交车351辆,公交车辆结构明显优化:市区公交空调车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9%提升到目前的53%、国3车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9%提升到目前的64%、柴油车比例由去年同期的71%提升到目前的85%。下半年还将新购公交车331辆,年内国3车比例将达到70%、空调车比例将达到60%。二是全面完成公交车“冒黑烟”整治。自去年8月至今年2月底,已全部完成575台发动机换装和643辆公交车综合保养任务。对综合保养车辆的检测结果显示,平均达标率由原来的13.09%提高到98.31%;对更换发动机车辆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平均达标率由原来的17.21%提高到100%。公交车“冒黑烟”整治工作,社会反响良好,投诉明显减少。三是组织新能源混合动力公交车的试运营。试运营新能源公交车是我市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展的“十城千辆”新能源公交车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公交环保化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目前,2辆新能源混合动力公交车已试投放于人民路公交1路线,2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也在园区投放。结合“十城千辆”计划,年内将在4条线路上使用100辆新能源车辆。(三)主动应对铁路发展,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布局。上半年新辟公交线路12条,重点布设新区、园区城际铁路站的配套线路,完成总体目标的120%。首条环太湖旅游双层观光公交线于5月1日开行;调整公交线路191条次,其中优化调整线路20条次,临时调整线路171条次。同时,结合沪宁城际铁路站建设,制定了16条配套线路及外围线路布设方案;配合市有关部门就火车站北广场翻场制定了44条次公交线路的迁移、调整方案。(四)强化信息化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日趋成熟。智能公交系统自去年7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企业、行业、公共信息服务3个子系统功能日趋成熟。目前市区人民路、道前街30个公交电子站牌已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试运行,包括园区已建成的公交电子站牌,市区电子站牌总数达到290个,市民出行公交信息服务得到明显改善。(五)积极开展调研,配合制定公交改革方案。根据市委蒋宏坤书记有关公交要“优化整合、国有主导、市场运作、创新管理、提升服务”的批示精神,今年市区公交体制改革工作正积极开展。(六)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公交财政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公交财政补贴内容、流程及各单位职责,下一步将抓紧制定出台《苏州市购买公交服务及成本规制实施细则》。(七)推进路权优先,编制公交专用道规划。按照“重点解决主城区拥堵点、形成相对完整的专用道网络”思路,正抓紧编制《苏州市公交专用道规划》,近期规划公交专用道形成“方格网+放射”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公交专用道长度由目前21.6公里提高到143公里。(八)整合公交资源,编制公交线网优化规划。抓紧编制《苏州市公交线网优化规划》,根据规划,将升级主干线15条、截短41条、调整走向55条、新增19条,初步形成层次分明的主、次、支线网体系。(九)增强公交吸引力,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制定出台《苏州市市区公共汽车客运企业服务质量规范及考核办法》,加强对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扎实开展“迎精彩世博、创和谐出行”百日劳动竞赛活动,公交行业形象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今年上半年客流量、营运收入、营运里程分别达到2.74亿人次、3.72亿元、1.14亿公里,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19%、114%、104.8%,公交客流量和营运收入增幅明显高于营运里程增幅,在今年3月、5月我市行业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中,公共交通运行也分别以96.5、98分位列榜首,公交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明显提高。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快推进公交路权优先,进一步提高公交行业吸引力,稳妥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尽快实施公交成本规制,并切实加强公交行业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快公交优先实施步伐。
市人大常委会杨升华副主任对议案提出后两年来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工作表示满意,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公交优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要加强新闻舆论造势,赢得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公交优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市民群众优先,这不是苏州的独创,更不是苏州的首创。与周边的无锡、常州等地相比,苏州市发展公交优先与全市经济实力及城市知名度还不相匹配,必须继续大力发展。二是要加大转制力度。转制是公交优先发展的“牛鼻子”。下一步要尽快确定公交转制方案,按照“政府能承受、市民能接受”的原则,在维护公交行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落实市委蒋书记关于公交“优化整合、国有主导、市场运作、创新管理、提升服务”的批示精神,逐步整合公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公交企业提供发展动力,解决发展后劲。三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公交是公共服务,加大对公交投入就是加大对市民的投入,是值得也是得民心的。与常州、杭州、无锡等地相比,苏州公交的投入力度还不够,今后市人大将继续加大对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呼吁,尤其要结合“十城千辆”新能源公交车试点工作,促进苏州公交快速发展。四是要加大协调力度。公交优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合理地利用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市交通运输局作为城市公共公交行业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作为,确保公交优先能够加快推进。
吴中区多部门联合助力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苏州市交通部门三项举措保障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营吴江运管处部署推进节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昆山将推行“掌上公交” 市民出行更便捷长三角首个开通“空巴通”项目航站楼已吸引10家航空公司进驻“十二五”期间吴中区将开辟一条太湖水路运输集旅游的新航线绕城高速西北段土建项目招投标正式开始新式人力客运三轮车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