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加快公交优先发展成绩显著。到年底市区公交营运车辆总数已达2957辆,营运线路达236条,日行驶总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日均客运量达135多万人次,每月享受高龄卡和月票补贴的占980万人次,年刷卡量达11760万人次,已基本形成功能明确、等级分明、层次清晰、衔接顺畅的公交线网。(一)明确目标,勾画公交发展新蓝图。制订《苏州市区公交三年发展目标和政策保障体系》,明确到2012年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以上,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6标台以上的奋斗目标。同步编制了公交场站及主干线规划及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明确将公交主干线网规划优化提升为“十横十一纵五环”;(二)加大投入,提升现代城市新形象。全年新购公交车400辆,在报废233辆破旧公交车的基础上换装500台国ⅲ发动机,完成391台国ⅱ公交车发动机的大修。积极参与“十城千辆”新能源公交车试点工作,年内启动2辆新能源公交车试营工作。市区空调车达1368辆,国ⅲ排放标准的车辆达1614辆,比例分别由2008年的30%、32%增至46%、55%,车容车貌进一步改善;(三)完善功能,优化网络设施新布局。先后完成东南环立交换乘中心、新庄立交换乘中心、官渎里公交换乘中心建设,加上先前建成的解放西路换乘中心,已基本形成以古城区为中心、四个换乘枢纽为节点向四区组团呈放射型布局的公交换乘体系。新辟公交线路20条,其中8条为村村通线路,方便了偏远地区镇村居民的出行。开行连接火车站与独墅湖高教区的公交2号快线,使运行速度提高约1.5倍。公交智能化管理平台全面启动,全天处理交换数据达120万条,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营运基础数据、优化运行方案、合理设置站点和线路提供了技术手段,同步开通的掌上公交信息功能,实现了公交营运信息对称发布;(四)改善服务,树立公交服务新理念。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客流情况,增加车班投入,适时延长公交服务时间,并将该项工作列入2009年度交通局“保民生促和谐二十项为民服务实事工程”。到年底共有60条以上公交线路延长服务时间,占公交线路总数的30%。针对办卡人群日益增加的状况,在原有网点的基础上,新增娄门、新庄及市行政服务中心三个客服网点,累计办理高龄卡12.89万张、月票卡12.74万张,受理月票充值3万余次。积极开通交通便民服务热线,全年问询智能出行信息的达3.5万次,日均195次,通过行业网站查询实时公交信息的达9.7万次。
苏州昆山公路改造桥梁提升饮用水源地安全等级绕城公司畅通“四个通道”,圆满完成“五一”保畅工作及顺利恢复收费运营模式苏州市水运指协调推进苏南运河相城区段工程前期工作苏州公路部门携手华东六省一市开展集中治超活动张家港市力推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苏州市高指、省驻苏州市高指纪检监察组开展通车项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苏州市公路学会强化公路科学养护技术交流苏嘉杭高速公路标志标牌更新改造工程圆满竣工